news center新闻中心

马鞍山:“大思政”做好“大文章” “生命线”焕发“生命力”

发布时间:2025-02-22浏览:

  课堂教学有“方”★。马鞍山市积极开展★“议题式教学”专题研讨课★,开展同课异构★、异课同构、互惠教研、师徒展示(汇报)等多种形式教研活动,思政精品课、优质课等不断涌现;必修选修互补★、课内课外共融★,思政必修课和少先队活动课等实践活动类课程在中小学日渐普及;组织创作一批优秀艺术思政教育作品★,开展《百年交响·新征程》《小江豚归来》等艺术思政教育校园巡演活动★,全力打通思政教育入脑入心★“最后一公里”。

  推进基层治理。马鞍山经开区“三聚焦三引领★”推动非公企业思政工作有效开展,2024年收集强生产★、促发展“金点子”210条★,累计取得创新成果130余项;和县卜陈村,弘扬“身边好人”,坚持★“书记有约”★,打造★“善行卜陈★”,夯实“强基固本”阵地,2024年开展“皖若春风★”农村思政大舞台活动5场……马鞍山市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探索形成一批适合企业、社区★、乡村特点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近年来,马鞍山市坚持用好★“传家宝”★、守好“生命线”,持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网络,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强大力量★。

  还有★,“江上课堂”系列课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本地历史人文独特魅力,“好家长★”成长营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创新平台……一个个响亮的思政教育品牌,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实践育人新范式★,让思政工作“活”起来、“火”起来★。

  “大思政★”之大★,在于胸怀★“国之大者★”★。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基层则是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从小学到大学,从稚气孩童到翩翩少年;从传统文化到法治意识,从爱国主义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政盛宴”正在马鞍山大地铺展开来。

  老师心中有★“秤★”。马鞍山市创新研发中小学思政课堂传导式评价体系,设计《中学思政课堂学生学习情况评价表》和《中学思政课堂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实现评价教师的“教”和评价学生的★“学”双重指向;推广《★“12345”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级指标体系》,强化课堂评价针对性、指导性和促进性,以评促改★,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顶层设计下,由6所在马高校牵头★,覆盖近90所大中小学★,6大“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共同体”常态化开展教学研讨、集体备课、示范展示等活动;4个市级中小学思政课名师工作室★、6个县区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相继成立,思政课建设纳入教育成效评估、学科专业质量评价★、教学科研成果评比……★“大思政”育人格局逐渐形成★。

  如今,“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一段贯穿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阶梯正在逐步建立并完善。

  涵养文明底蕴。逐级选树表扬好人,举办“好人节”,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建成78个文明实践服务站,广泛开展关爱特殊群体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建设“新风堂”44个,举办移风易俗活动885场★,有效遏制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社会生活就是“大思政课★”最鲜活的素材。

  如今,《我是姑孰文化传承人》思政教育品牌,以“讲好家乡故事★、弘扬当涂文化”为主题,以学生自主教育为依托,采取“大学生对高中生宣讲★、高中生对初中生宣讲、初中生对小学生宣讲”形式★,将千年姑孰文化娓娓道来,引导学生在讲故事和听故事的过程中自我教育,激发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学生手中有“本★”。马鞍山市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推进课程开发,深耕教材体系,组织编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丛书、“法治教育进课堂”系列丛书等,在开发利用地方特色教育资源、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等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采石江畔★、刘禹锡陋室★、凌家滩遗址★、蒙牛工厂……从课堂内走到课堂外★,从百花齐放的地方文化到热火朝天的生产一线,思政课堂在马鞍山大地上有了一份看不完★、走不尽的“行走地图★”★,带动马鞍山市各级各校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实境思政课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体悟,在体悟中成长★。

  《礼敬爱国者》思政教育品牌★,以“爱国★”为核心,通过“述、演、评★、议、写、唱”等形式还原历史真实场景★,讲述爱国者动人事迹,《礼敬爱国者(屈原篇)》被人民网慕课平台收录供全国中小学使用★,安徽青年报对《礼敬爱国者(苏武篇)》进行了专版专题报道。

  高举思想旗帜。马鞍山市坚持开展各类宣讲5★.4万场次,受众160万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各类宣传★、落实到各级各类媒体,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广泛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激发爱国热情;充分发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创新工作载体,灵活实践方式,持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走深走实。

  “为什么挖这么大的坑★”“这些矿石开采会不会污染空气★?”……站在凹山湖旁,感受百年矿坑巨变★,面对学生们的询问,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南山矿业公司技术大师卜维平现场上起了一堂与“矿”有关的思政课★。

  市党风廉政教育中心★、凹山地质文化公园、市烈士陵园、市博物馆、乌江镇卜陈村叶连平留守儿童之家……一批深受青年学生喜爱★、具有示范影响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用心烹饪有滋有味、营养丰富的思想★“盛宴”,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厚植青少年爱党爱国情怀,让思政课充满生机活力、散发实践气息。

  是什么力量,持续激发着马鞍山儿女向上、向前的奋斗之姿、攻坚之能、改革之勇?追根溯源,乃是思想之力★。真理之光照耀前路,思想洗礼一以贯之★。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近年来,马鞍山市全面深度挖掘各教育资源、文旅资源、其他工作项目中的思政元素,综合运用各类场馆,按照党风廉政、工业文化、生态文明、中华文明探源等专题,分类谋划建设一批市、县(区)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并进行教学化改造★、系统化整理、结构化完善,组建“四位一体★”的市域“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综合体,将思政课堂搬到了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第一线★,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雨山区司法局向山司法所走进南山小学开展★“压岁钱保卫战★”辩论赛活动★。 记者 张令琪 通讯员 邹婷 张宗然 摄

  坚持以文化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话剧《炉火照天地》入选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黄梅戏《碧水东流》等4部文艺精品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24年,共打造50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04座“文化+★”口袋公园,开展★“江南之花★”★“文化进万家”等群众文化活动2.5万余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马鞍山市出台了工作实施方案★,细致擎画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新蓝图★;成立了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研究中心和专家指导组,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主题研讨会★,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纵向有序衔接、横向有效贯通★。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近年来★,马鞍山市持续深化学校思政教育改革,不断完善组织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夯实思政教育的★“四梁八柱”,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还原马钢工业场景,致敬大国工匠精神★,话剧《炉火照天地》走南闯北,汇聚起工业立国★、科技强国的澎湃力量★;实地体悟“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现场探寻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璀璨星光★,薛家洼生态园、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思政课堂★”……

  “过年期间你们都做什么了呀?★”在幼儿园孩子们的“抢答”中★,教师引导孩子们了解春节与传统习俗;“父母可否支配压岁钱?★”南山小学的一场“压岁钱保卫战”法治辩论赛★,激发起学生们主动学法、懂法、用法意识★;而在中学课堂,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为切入点,激励学子勇追梦;到了大学课堂,面对DeepSeek来袭,青年学子的讨论从智能★、科技到国防,立志报国、挺膺担当的热血澎湃……

  其中★,半山花园社区★“★‘五园共建’筑就美好家园”近期获评全省第一批“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社区治理”优秀创新案例,其倡导的建设红色家园、文明家园、快乐家园★、美好家园、服务家园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党建引领、数字赋能打造社区“微脑★”★,党员群众共同守护、共同建设社区★,为城市基层治理注入了★“新动能”。(记者 邓婷婷)

  近年来★,马鞍山市胸怀“国之大者★”★,善用★“大资源★”,打造★“大课堂”、建强“大平台★”、构建“大格局”★,守正创新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式发展,让★“生命线★”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马鞍山市还实施快乐学习行动,创设十大主题“1+N”户外活动场景,吸引6万余名中小学生参加;推出6大研学主题★,发布研学地图和12条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处研学资源点★,编印《研学马鞍山》指南★,吸引市内外学生、家长60余万人次参与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