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新闻中心

奉科技以立校 育强国之栋梁

发布时间:2025-01-29浏览:

  从2018年起★,北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17支大学生调研实践团队和2支专项实践团队,这些团队近200名师生利用暑假奔赴北京近百个革命遗址和纪念馆,包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京报馆旧址、赵登禹将军墓等★。师生对红色遗迹现状进行调研,并提出保护利用的可行性建议★,调研成果集结成《传承红色基因 北京红色遗迹解读》书稿。

  连日来★,北京科技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体要求,从党史学习中坚定信仰、汲取奋进力量★。

  查阅文献档案、实地调查、采集口述史★、写作微电影脚本、拍摄剪辑,耗时3个月★,一部近20分钟的微电影成功推出。微电影以新中国成立前正定县城内,一户普通人家与反动派抗争为主线,呈现出普通百姓拥护的生动故事。

  9月2日开学日,北京科技大学迎来3400多名本科新生。他们的开学第一课,充满了浓浓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

  这是发生在北科大一堂思政课上的场景★。这堂“精准扶贫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充分运用了全新的互联网技术,显得别具一格。2018年,全国首家“数字马院”平台落户北京科技大学。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数字化★、信息化上,北科大走在了前列。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爱党爱国强音在校园内外奏响。北科大组织广大学生参与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北京冬奥会服务保障,在实践中学史力行,展现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组织研究生党员带头参加★“科技服务与挂职锻炼”,发挥专业优势★,干在实处、当好表率★。

  利用暑假,大二学生石一凡和同学到访的是北京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的★“没有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他们参观和探访红色遗迹,开展口述史采集。对于如何展现★“没有就没有新中国”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主题,大家集思广益。★“不要停留在历史事件表面,要按照背后的逻辑线索去挖掘细微的历史细节,越细微的记述,越鲜活★。”实践团队指导老师杨兴业给出建议★。

  ★“要让信仰成为最明亮的人生灯塔、忠诚成为最可贵的政治品格、学习成为最持久的前行动力、奋斗成为最亮丽的青春底色。”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武贵龙说。

  “新中国成立不久★,当时国家最缺两样东西:一是粮食,二是钢铁。钢铁是工业的粮食★,是富国强国的物质基础★。”胡正寰毅然选择与制造钢铁相关的专业,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

  带着VR眼镜★,前后摆动,手中不停按动着操控器……★“太真实了”,北科大学生裴延琴摘下虚拟设备,难掩兴奋。她告诉记者,在虚拟眼镜里,看到了甘肃秦安县苹果丰收,农民忙碌的身影。

  ★“1949年,我国的钢产量是15.8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千分之一★。2020年,我国的钢产量超过10亿吨,超过了世界产量的50%★,成为世界钢铁产量大国★。★”在北京科技大学“我听院士讲党史”系列课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正寰列举这一组数据★,在今昔对比中,展现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历程与成就★。

  红色是“北科大人”最鲜明的底色,学以报国是他们的使命★。建校近70年,大批技术发明从北科大诞生,数以万计的优秀“钢小伙”“铁姑娘”从这里走出★。

  目前,我国钢铁业已在一些领域取得领先地位,但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钢铁产业又面临着诸多挑战★。“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使命,我们每个人也应当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争做国家、民族的标杆★。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投身到科技报国的时代潮流之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向学生们发出号召★。

  为了创新课堂内容,使学生从“要你学”真正转变为★“我要学★”★,北科大思政课教师下了不少功夫。

  举矿冶之星火,抚百年之国殇,奉科技以立校,育强国之栋梁。1952年★,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成立★,学校始终承载着“钢铁强国”的使命。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广场隆重举行★。★“暖场音乐奏起后,《唱支山歌给党听》第一句唱出来的时候,我的眼眶就湿润了。★”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合唱一组组长于潇回忆当时的场景,★“唱到★‘我们一起奋进接力’的时候★,荣誉感★、幸福感涌上心头★,不禁泪流满面★。★”这次,北京科技大学70名师生参与演唱暖场歌曲,26名师生参与集体致献词,260名师生参加文艺演出合唱团,279名学生参与党员方阵和服务颁授仪式。

  “热爱祖国,不负人民,以拼搏磨炼意志,以青春铸就辉煌……”2021级新生代表俞佳怡,带领大家共同宣誓★。同学们掷地有声的誓言,响彻体育场上空★,彰显了“北科大人”的豪情壮志、报国决心。

  在这场盛会中,“00后★”成为主角。荣光的背后是他们洒下的无尽汗水★。提眉、亮眼★,每一帧表情力求生动灵气,抬手的角度、视线的高度、转肩的幅度,每一次动作都考验着彼此的默契。他们用实际行动向党致以青春的礼赞★,向党许下青春的誓言★。

  世界上第一台弧形连铸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和第一枚洲际运载导弹的壳体材料、第一台国产工业机器人等均在北京科技大学诞生。★“天宫★”、“嫦娥”、★“蛟龙”、“北斗★”,还有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中,均有“北科大人★”的身影。

  “院士们奋发图强的事迹感人又有说服力。院士讲党课让我感受到青年学子应有的责任与担当。”研究生杨凤琦说。

  “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不断用志气、骨气、底气涵养中国人的浩然正气,高扬青春风帆,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北科大学子正实践着校长杨仁树的寄语★。

  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通过课堂实践★、校院实践、社会实践★、虚拟实践★“四位一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北京科技大学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程主渠道★,融入课程思政,融入全程育人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