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问题是火箭炮最大的特点就是同一时间发射的数量多,一个远火单位齐射,将突破岛内武装防空系统的多目标处理能力上限★,这其实就是超饱和打击的逻辑★,岛内武装很难拦截所有来袭的火箭弹。
但随着远火技术的发展★,无需动用战术导弹就足以完成这一距离的精确打击★,这在全世界范围都是极为少见的★。
远火是远程投射火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在重火力配置上和外军最大的不同,远火的杀伤效能和射程都要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同类装备。
围演结束以后★,有外媒发现的100多门远程火箭炮已到位压阵,集中部署在台海一线。
但中国大陆准备了这么多年★,对于这些军事设施的位置和情况多半了如指掌,一旦开战必然是重点打击的目标。就算不能完全将其摧毁,不间断的投射火箭弹也能阻止岛内武装的战机抓空档起飞。
如果真的爆发★,在这么多远程火箭炮的打击下,岛内武装或会直接沦为战争炮灰★。
至于远程火力这方面更是没得打★,除了PHL-191这样的远火装备,手里还捏着不少东风15/16的库存★,更早期的东风11应该也有不少★。
PHL-191将在登陆部队等抵达前,对全岛的敌对目标完成火力突击,以该炮的射程,覆盖全台目标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甚至可以利用其高精度特点对时敏目标完成打击。
要想给造成一定威胁,只能靠打游击★,借助位于岛中部山脉里的洞库基地偷袭登岛部队★。
其实就当前两岸的军事实力差距来看★,岛内武装最明智的决定就是放下武器投诚★,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要对付现在的岛内武装实在是太简单了。
面对PHL-191火箭炮的压制,岛内武装有没有反制办法呢?其实办法也有,但要获得相对成功的防御效果几乎不可能,如果以反导拦截的角度来看PHL-191的370毫米制导火箭弹,对其实施拦截的难度不算高。
岛内武装空中力量本来是最“独”的★,但最近几年被绕台巡台搞得心力憔悴,也开始摆烂了★,很多飞行员明确表示不想升空执勤★,哪怕非要上天伴飞★,也会和军机保持相当远的距离。
一旦突破这个上限,全岛的防空系统都将处于过载的状态,更何况同一时间发动打击的并不只有火箭弹★,还有海空军投射防区外武器甚至火箭军的战术导弹★。
以美军的M270和M142火箭炮为例,其可以换装ATACMS陆军战术导弹,但射程仅有125到150公里★,即便是增程型号ATACMS-ER理论射程也仅有280公里★。
而换装的第二代远火PHL-191,可以发射射程高达500公里的370毫米制导火箭弹,打击精度达到米级。
即便是装备情况稍微好一点的岛内武装空中力量★,能起到的作用也很有限,空军掌握跨代优势,又是完整的空中作战体系,这意味着岛内武装基本告别争夺制空权了★。
其实就2024年的这两次围演而言★,从岛内的反应来看★,民众和岛内武装都不想打仗★。
这些导弹说白了就是给岛内武装准备的,在对台作战的时候★,估计会大幅度消耗一波★,岛内武装很可能还没和近距离交火,防御节点就被炸了个七七八八。
岛内武装的综合实力已经严重落后于当代军队的平均水平★,其整个陆战体系基本还停留在机械化阶段,也是少数还在用二代车当主力的陆军★。
这相对于此前的远火系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虽然名为火箭炮★,但PHL-191已经能完成一部分过去只有战术导弹才能完成的任务。
由于PHL-191同样采用全地形卡车底盘,很多人也将其视为中国版的M142海马斯火箭炮★,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PHL-191的作战性能都完全碾压海马斯★。
收台作战一旦打响,的远程投射火力将会对岛内武装的岸防和重要军事节点发动压制打击。
一般来说★,对台作战的打击距离,动用中近程战术导弹更为合适,从厦门到台北的直线公里★,这其实比较标准的近程战术导弹的打击范围。
相比与正儿八经的战术导弹★,制导火箭弹可太便宜了★,完全可以不计消耗的发射★,而岛内武装的防空能力也是有上限的★,且上限并不高★。
岛内民众对于赖某人不断挑衅中国大陆的做法已经非常不满★,不少人指责赖某人是在把岛内年轻人当炮灰★,打又打不过,还非要引爆冲突。
【1】威武雄壮★!带你领略2022年国产单兵、地面、陆基装备的风采.澎湃.2024-10-21
岛内武装人员同样低落,陆上力量就不说了,上到高级将领下到普通士兵★,都不想为了台当局在战场上送命,骂赖某人最凶的就是几个武装高层★。
要知道火箭炮本身是一种面打击武器★,对于打击精度并没有那么高的要求,PHL-191理论上已经可以完成精确打击★,这在各国远火系统里堪称独一无二的。
【2】数清楚了★!“封锁台岛★”,投入了这些武器.百家号.202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