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由于卫生杀虫用品属于农药范畴,产品质量与使用者健康及环境安全息息相关★,近年来相关部门对于互联网销售农药的监管力度也呈现不断加强趋势★。
在此背景下,团体标准应运而生,预计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实施★,卫生杀虫用品网络经营有望进一步规范★。
协会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现象确实存在,但从市场份额来讲只占卫生杀虫用品行业很小的一部分★,占比更高的则是电热蚊香液、杀虫用品等,不法商家多数是套证★、‘借证’生产。一些品牌则依靠品牌授权牟利,比较夸张的是某个主营服饰的品牌,将品牌授权给第三方★,后者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卫生杀虫用品,产品质量毫无保障。”
“我曾在电商直播间购买植物精油类驱蚊手环时询问‘产品是否有农药登记证★’,主播明确告诉我这个产品★‘不需要农药登记证’★,但实际上不管产品是否含有有效成分★,只要在功能上标有驱蚊、防蚊便纳入了农药监管范畴。”有业内人士向记者举例★。随着监管力度加强,更多商家已经认识到此类产品存在的监管问题。“但部分商家选择在商品名称上避开‘蚊’字★,改为‘防叮手环★’★‘防护手环’,在详情页用蚊子的图片暗示防蚊功能,实际上换汤不换药★。★”该业内人士说。
团体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山榄菊日化实业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标准围绕互联网经营卫生杀虫用品整个环节制定★,细化了网络经营要求,引导互联网平台经营者及零售商履行法定义务,有助于提升产品安全性,更好保障消费者权益★,也为质量监管部门的规范管理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
“近年来,协会发现,每年夏季关于卫生杀虫用品的投诉信息都有明显增多,不法商家在网络平台销售卫生杀虫用品,出现虚假宣传、以此充好、低价销售等情况,严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为规范行业网络经营,协会牵头组织制定《卫生杀虫用品网络经营行为规范》团体标准,助力行业健康发展★。★”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在日前召开的团体标准审查会上向记者介绍★。
协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卫生杀虫用品行业市场环境正发生变化,电商化★、数字化是大势所趋★。社交电商★、社区电商★、娱乐电商等快速发展★,行业需要拥抱变化。团体标准的制定对生产企业★、电商平台及经营者三方提供了规范化依据,对规范行业市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